公司动态 news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公司动态 > 财经新闻 > 对通缩的恐惧从何而来

对通缩的恐惧从何而来

      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分别为1.3%和-5.9%。虽然政府更加关注的、衡量价格更加全面的CPI还处在0以上,但此前另一个全面衡量物价的指标——GDP缩减指数已经降到0以下,从而导致今年前三个季度的实际GDP增速高于名义GDP增速。从几个价格指数变化的迹象看,通缩的威胁正在临近。
  通缩问题或将提上决策日程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连续44个月为负,一般工业品价格水平累积下降超过10%,很多资源型产品的价格降幅超过了50%。煤炭、钢铁等全行业亏损,农产品价格萎靡。伴随着物价水平再创新低,如何应对通缩的议题,恐怕要被决策者再一次提上日程。
  实际上,全球经济陷入通缩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闻。欧洲经济正处在通缩的边缘,从2013年开始欧元区PPI年率成为负值开始,直到今天月度PPI保持在3%以上的降幅。虽然目前仅为中国 -5.9%水平的一半,但是却并没有收缩的趋势,甚至在不断扩大。9月份的欧洲的调和消费者物价指数HCPI已经下降为-0.1%,虽然10月后重新恢复到零,但笼罩在欧盟经济上的通缩影响并未散去。日本的核心CPI指数重新恢复到负值,这种物价长期下跌的阵痛已经断断续续伴随了日本20年。唯一的例外是美国,但也仅仅是CPI从9月的-0.2%调整为10月的0.2%。
  经济学家为什么害怕通缩
  实际上,通缩,也就是商品和服务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下降,一直是令各国政策制定者最头疼的问题。与一般人认为通缩会让手中钞票的购买能力增加不同,经济学家对通缩危害的认识往往更深。对通缩的恐惧从何而来?通缩对市场的危害又有哪些?
  对通缩恐惧的第一个原因是因为通缩比较罕见,并不是市场经济的常态。通货紧缩表现为货币或者金本位时代作为货币基准的黄金的购买力不断上升。但遗憾的是,货币价值的不断上升并不常见。在美国最近100年的统计数据中,真正产生通缩的是13个年份,占全部数据样本的13%,其余的年份则全部为通货膨胀。产生2年及2年以上连续通缩只有四次,都集中在1921-1939年这20年的时间里。也就是说,1940年以后,美国还没有发生过2年以上的连续通缩。英国的情况也是如此。实际上,在OECD数据库的34个国家中,只有2013-2014年的希腊、2009-2010年的爱尔兰、2012-2013年的瑞士,有连续2年以上的通缩记录,时间距离我们今天如此之近。唯一的例外是日本,有两段较长时期的通缩,分别是1998-2003年和2009-2011年,分别为5年和3年。
  通缩与经济危机联系在一起
  对通缩恐惧的第二个原因,是因为通缩一直与经济史上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联系在一起。上文计数的几个通缩的国家和时期,基本都是经济危机时期。
  美国通缩记录中时间最长的一次是1930-1933年,这就是经济史上最有名的“大萧条”时期。期间最严重的物价下跌发生在193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下降了9.9%。最后一次连续两年通缩是1938-1939年,处在大萧条尾段。值得注意的是,由于1929年的CPI指数为0,既不是通胀也不是通缩,我们就可以把1927-1928年的通缩称为危机的前奏。上面所说的希腊、爱尔兰和瑞士,都是本轮经济危机不断深化的表现。至于日本,学术界认为其长期连续的通缩是造成其过去20年经济表现不佳的重要原因,是负债式衰退的典型表现。
  到这里,通缩已经与失业、破产、危机这类词汇联系在了一起。我们几乎已经可以把通缩当作经济危机的代名词。凯恩斯说,在通胀和通缩之间,我宁愿选择前者;因为通胀虽然给储蓄者带来损失,但通缩却会让企业破产、工人失业。
  更重要的是,通缩持续的预期比通缩本身更可怕。就像所有的物价现象一样,经济学家都建议价格调整一步到位,因为一次变化并不会严重影响后续的市场预期,但渐进式的调整却会不断影响预期。通缩持续的时间越长,形成的预期就越明显,进一步导致的通缩的可能性就越大。当所有厂商都在拼命减价促销的时候,通缩预期就变成了严酷的现实。表现在去产能过剩的过程中,只要存在通缩和物价下降,企业就会持续出现多余生产能力,直到破产那一天。
  通缩会让常规宏观调控政策失效
  对通缩恐惧的第三个原因,是因为通缩会让现行的常规宏观调控政策完全失效。物价变动一旦为负,央行为了维持市场流动性,就不得不把市场利率降到0,甚至0以下,如果通缩足够严重的话。这样,货币政策的空间就已经严重压缩。这是中国政策制定者从未遇到,国外政策制定者也极少遇到的情况。
  在通缩的威胁下,欧洲已经开始对商业银行存款罚息,虽然并不针对百姓存款。但是这种政策的幅度始终是有限的,小打小闹也不会产生实质的功效,因为央行和政府要面临道德和政治的审判。如果通缩真的到来,中国央行该怎么做?